Menu

Tia Antiyas


印尼姐姐

「我在香港工作十年了,這裡真是個好地方。你知嗎,在印尼賺錢比較難呢。放假的時候,我會跟同鄉在銅鑼灣聚會。這裡有專賣印尼貨的店舖,我們可以買到很多家鄉貨,又可以跟朋友開心歡聚,例如在維園,我們會悉心打扮一番然後拍照留念,這些都是所費無幾呢。」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Mimosa Lee


    售貨員

    「銅鑼灣那處地方令我最難忘?嗯…就是當時仍在新寧中心的Inn Side Out。那時候每晚都會跟朋友在這裡一邊暢飲,一邊吃花生,吃到滿地都是花生殼,當時真的很開心。現在,我在這區工作,樣樣事都很方便。在銅鑼灣…

    掠影
  • Karen See


    {embrace} worldwide 創辦人

    「從前我是一家跨國廣告公司的首席傳訊官,每日上班都在銅鑼灣坐小巴,持續多年。現在我是一間領袖管理顧問公司的老闆,為個人與機構提供指導及建議,幫助他們達至更佳表現。如果要我以五個詞語形容銅鑼灣…

    掠影
  • 麥蓮茜


    香港青年藝術協會 (YAF) 創辦人

    如果世上真的有天意,相信就是天意讓麥蓮茜來到香港。大約30年前,這位年輕的英國藝術工作者背著背包環遊亞洲。「我們去過孟加拉、印度、巴基斯坦,經新疆喀什的紅其拉甫口岸到中國…

    訪談
  • 么鳳


    富明街3號

    源自上海的么鳳,約六十年前來到香港。這家中式零食專賣店,售賣涼果、乾果、堅果及牛、豬、魚等各式肉乾…

    掠影
  • 利氏家族四代同堂


    利園三期於2018年11月正式開幕,希慎興業主席利蘊蓮在開幕儀式上表示:「利氏家族四代同堂,齊集在這裡慶祝利園三期開幕…

    掠影
  • 李家富


    南北樓東主

    「1967年,我在一家建築師樓工作,日間做學徒,晚上讀夜校。公司在利園一樓,同一棟樓有很多政府辦公室,但三年後我發覺自己志不在此。我的家人在希慎道經營一間名為『咖啡屋』的餐廳,其西式糕餅非常受歡迎…

    掠影
  • Paul與Jocelyn


    住在銅鑼灣的一對夫妻

    Jocelyn:「11歲那年我從芝加哥城郊移居香港。銅鑼灣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地方,令人目不暇給,而且處處充滿朝氣,活力十足。這裡交通亦非常方便,一眨眼間就去到全港九。」

    掠影
  • 潘婆婆


    銅鑼灣的老街坊

    「1933年我在駱克道出世,20歲嫁去古巴,1960年我們全家回流返香港。我們之前在古巴聖地亞哥經營超級市場,後來將賺到的錢在銅鑼灣買了層樓。我們全家的衣食住行,全部都在銅鑼灣。我每日都去寶靈頓道街市買餸…

    掠影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利氏家族四代同堂


    利園三期於2018年11月正式開幕,希慎興業主席利蘊蓮在開幕儀式上表示:「利氏家族四代同堂,齊集在這裡慶祝利園三期開幕…

    掠影
  • 李家富


    南北樓東主

    「1967年,我在一家建築師樓工作,日間做學徒,晚上讀夜校。公司在利園一樓,同一棟樓有很多政府辦公室,但三年後我發覺自己志不在此。我的家人在希慎道經營一間名為『咖啡屋』的餐廳,其西式糕餅非常受歡迎…

    掠影
  • Paul與Jocelyn


    住在銅鑼灣的一對夫妻

    Jocelyn:「11歲那年我從芝加哥城郊移居香港。銅鑼灣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地方,令人目不暇給,而且處處充滿朝氣,活力十足。這裡交通亦非常方便,一眨眼間就去到全港九。」

    掠影
  • 潘婆婆


    銅鑼灣的老街坊

    「1933年我在駱克道出世,20歲嫁去古巴,1960年我們全家回流返香港。我們之前在古巴聖地亞哥經營超級市場,後來將賺到的錢在銅鑼灣買了層樓。我們全家的衣食住行,全部都在銅鑼灣。我每日都去寶靈頓道街市買餸…

    掠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