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Tia Antiyas


印尼姐姐

「我在香港工作十年了,這裡真是個好地方。你知嗎,在印尼賺錢比較難呢。放假的時候,我會跟同鄉在銅鑼灣聚會。這裡有專賣印尼貨的店舖,我們可以買到很多家鄉貨,又可以跟朋友開心歡聚,例如在維園,我們會悉心打扮一番然後拍照留念,這些都是所費無幾呢。」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梁伯伯


    街頭小販

    「今日選擇揀禮頓道這個地方,是因為夠闊落,況且我們亦不需要很大地方。在這裡擺檔已經40幾年了,以前賣炒栗子,現在甚麼都賣。你要不要買些東西給媽媽?這個指甲鉗合用嗎…

    掠影
  • Olaf


    狗狗

    「我就快兩歲喇,我最鍾意行街,落雨時一定會著返件靚靚雨褸。依家,我們在Fashion Walk的Coffee Academics嘆緊下午茶呀…

    掠影
  • 紀利華木球會


    黃泥涌道188號

    紀利華木球會成立於1894年,原址在般咸道,開始時僅服務維多利亞英語學校的學生,約一百年前遷往黃泥涌道。

    掠影
  • 張先生


    巴黎毛冷公司東主

    我屋企於1948年來到香港,起初我爸爸打地盤工,一日賺5元。其後,兩老於軒尼斯道519號租了半個鋪位,在後巷放幾部手搖編織機。我們將客源擴展到百貨公司,包括未有崇光之前的大丸百貨…

    訪談
  • 午炮


    流傳百年的傳統

    每天中午正點,在銅鑼灣避風塘都會響起「呯」一聲炮響,源頭正是告士打道海旁位置,一門可發射3磅重炮彈…

    掠影
  • Grace Lam


    時裝造型設計師

    銅鑼灣一直是Grace Lam生活的一部分。她在香港長大,跟其雙胞胎妹妹和另外兩位家姐,一起在聖保祿學校的幼稚園和小學部讀書。 「我很高興能加入林氏姊妹大家庭!」她笑說…

    訪談
  • Tia Antiyas


    印尼姐姐

    「我在香港工作十年了,這裡真是個好地方。你知嗎,在印尼賺錢比較難呢。放假的時候,我會跟同鄉在銅鑼灣聚會。這裡有專賣印尼貨的店舖,我們可以買到很多家鄉貨,又可以跟朋友開心歡聚,例如在維園…

    掠影
  • Clement Ng


    文簿具社店員

    「經網上報導後,愈來愈多人知道我們並非普通的文具店。我們逐漸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經營方向,不算是舊式生意模式,亦不是見慣見熟的港式經營,總之就是沒有任何既定規則限制。我鍾意接觸不同的人…

    掠影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午炮


    流傳百年的傳統

    每天中午正點,在銅鑼灣避風塘都會響起「呯」一聲炮響,源頭正是告士打道海旁位置,一門可發射3磅重炮彈…

    掠影
  • Grace Lam


    時裝造型設計師

    銅鑼灣一直是Grace Lam生活的一部分。她在香港長大,跟其雙胞胎妹妹和另外兩位家姐,一起在聖保祿學校的幼稚園和小學部讀書。 「我很高興能加入林氏姊妹大家庭!」她笑說…

    訪談
  • Tia Antiyas


    印尼姐姐

    「我在香港工作十年了,這裡真是個好地方。你知嗎,在印尼賺錢比較難呢。放假的時候,我會跟同鄉在銅鑼灣聚會。這裡有專賣印尼貨的店舖,我們可以買到很多家鄉貨,又可以跟朋友開心歡聚,例如在維園…

    掠影
  • Clement Ng


    文簿具社店員

    「經網上報導後,愈來愈多人知道我們並非普通的文具店。我們逐漸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經營方向,不算是舊式生意模式,亦不是見慣見熟的港式經營,總之就是沒有任何既定規則限制。我鍾意接觸不同的人…

    掠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