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崔氏兄弟


漫畫家

「我們是崔氏兄弟,是『奶茶通俗學』的作者。『奶茶通俗學』是一個研究香港茶餐廳文化的文創項目。中學時我們經常飲奶茶,當時簡直是一試愛上。茶餐廳氣氛獨特,每間都有豐富的故事,深深吸引著我們,我倆旋即成為茶餐廳的超級粉絲。我們希望透過『奶茶通俗學』,與世界分享這種本地文化。

勤記咖啡的焗菠蘿包夾鯪魚肉餅是我們的至愛。我們很開心於銅鑼灣找到一家在小巷有露天座位的茶餐廳,僅數米之隔的大街嘈雜喧囂,跟這處的優閑氣氛截然不同,而我們就最喜歡在此慢慢嘆奶茶。 我們不時在銅鑼灣閒逛,走訪社區不同角落,有時拍拍照,有時與街坊聊天,也會畫低我們的所見所聞。我們是孖生兄弟,總喜歡並肩而坐,並在同一張紙上揮筆。」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林小姐


    傳單派發員

    「我來自新會,住在九龍。我幫朋友派幾日傳單,企在這個街角,可以看到好多不同的人。這裡什麼人都有,正正是我喜愛銅鑼灣的原因…

    掠影
  • Celia Garcia


    資深保良局義工

    「你有沒有聽過『飛機欖』?飛機欖小販會在街上大聲叫賣,而我們就在騎樓扔錢落街,小販就會掟欖給我們…

    訪談
  • James Robertson


    El Grande Concepts創辦人

    雖然您未必知道餐飲集團El Grande Concepts的名字,但它經營的多間餐廳與酒吧,您不但應該聽過,更可能是坐上常客——城中熱點的Grappa’s及Inn Side Out就是其中的表表者。集團創辦人JR…

    訪談
  • 岩見武夫 與 岩見龍馬


    香港柔道館

    五十多年前,岩見龍馬的父親岩見武夫來到香港,希望將日本的代表文化與國粹——柔道帶到這個城市。他在1966年於太子開設道場「香港柔道館」,後來搬遷到銅鑼灣。

    訪談
  • 利園酒店


    酒店前總經理容世斌及前行政總裁馬多多

    儘管利園酒店結業至今已經二十五年,但這個曾經無人不識的銅鑼灣地標,不但為無數曾在酒店住宿、用餐的賓客締造美好回憶,也是酒店團隊曾稱之為「家」的地方…

    訪談
  • 劉勵君


    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(SEED)項目經理

    誰會想到在農圃中間,竟會豎立一支大型衛星天線?這個非一般農圃,就是位於銅鑼灣鬧市正中的希慎廣場——一棟樓高204米的摩天大廈天台之上。租戶會趁午膳時間到來打理農作物…

    訪談
  • 張先生


    巴黎毛冷公司東主

    我屋企於1948年來到香港,起初我爸爸打地盤工,一日賺5元。其後,兩老於軒尼斯道519號租了半個鋪位,在後巷放幾部手搖編織機。我們將客源擴展到百貨公司,包括未有崇光之前的大丸百貨…

    訪談
  • Giselle


    喺銅鑼灣行街嘅小朋友

    「今日我同媽咪一齊嚟銅鑼灣,然後再帶我去playgroup…

    掠影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利園酒店


    酒店前總經理容世斌及前行政總裁馬多多

    儘管利園酒店結業至今已經二十五年,但這個曾經無人不識的銅鑼灣地標,不但為無數曾在酒店住宿、用餐的賓客締造美好回憶,也是酒店團隊曾稱之為「家」的地方…

    訪談
  • 劉勵君


    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(SEED)項目經理

    誰會想到在農圃中間,竟會豎立一支大型衛星天線?這個非一般農圃,就是位於銅鑼灣鬧市正中的希慎廣場——一棟樓高204米的摩天大廈天台之上。租戶會趁午膳時間到來打理農作物…

    訪談
  • 張先生


    巴黎毛冷公司東主

    我屋企於1948年來到香港,起初我爸爸打地盤工,一日賺5元。其後,兩老於軒尼斯道519號租了半個鋪位,在後巷放幾部手搖編織機。我們將客源擴展到百貨公司,包括未有崇光之前的大丸百貨…

    訪談
  • Giselle


    喺銅鑼灣行街嘅小朋友

    「今日我同媽咪一齊嚟銅鑼灣,然後再帶我去playgroup…

    掠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