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基督君王小堂


加路連山道33號

基督君王小堂是銅鑼灣聖保祿建築群的一部分。這個包括修院和醫院的建築群歷史追溯至19世紀,由法國飄洋過海而來的四位聖保祿女修會修女所建立。他們早期在灣仔開設孤兒院和小型醫院,專門接濟老弱病人及孤兒,後來於1915年搬到銅鑼灣一座舊工廠。小堂於1928年奠基,及後於1930年落成並舉行祝聖及奉獻禮,早年用作修女們的靈修之所。1961年,小堂開始為兒童舉行主日彌撒。現時,一般教友亦可在小堂參加主日彌撒,小堂實際上最多可容納一千人。曾在聖保祿中學讀書的Cathy Lam回憶說:「在學生年代,我會跟同學一起到聖保祿教堂唱聖詩、讀聖經和聽佈道。」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祁玉鳳


    老三陽老闆

    看著銅鑼灣今日的繁華盛況,大多數人都想像不到這裡早年是什麼模樣。不過老三陽的老闆祁玉鳳,就見證著這區逐年演變…

    訪談
  • 趙姑


    鵝頸橋打小人

    我來自東莞,家裡有很多田地。我們種桔,養豬、牛、雞,一年到晚忙過不停。在家中拜神我當然懂,但說到要幫人拜神我就全無頭緒了。還記得有人對我說,只要肯學,先人自然會教我…

    訪談
  • 劉勵君


    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(SEED)項目經理

    誰會想到在農圃中間,竟會豎立一支大型衛星天線?這個非一般農圃,就是位於銅鑼灣鬧市正中的希慎廣場——一棟樓高204米的摩天大廈天台之上。租戶會趁午膳時間到來打理農作物…

    訪談
  • K1與阿進


    丹麥餅店的粉絲

    「丹麥餅店這種老店,確實與眾不同。他們獨立經營,所以全銅鑼灣,甚至全香港只得一間。我最喜歡吃他們的雙腸熱狗。」「我就最鍾意食芝士漢堡…

    掠影
  • 玉姐


    利園山道的絲襪婆婆

    「我在這裡賣絲襪超過五十年了,最初那間舖就在當時的『利園山』旁邊。很多名人和政界中人都是我的熟客,如果我搬檔他們會很不開心,一定會問人究竟我去了那裡…

    掠影
  • Scott Chou


    總統戲院的粉絲

    「我是電影發燒友,每星期至少要看一齣戲。總統戲院就是我最愛去的地方,大概因為兒時…

    掠影
  • Anita和Miga


    社交媒體策劃師和化妝師

    Anita:「我的丈夫是澳洲藉華人,嫁給他之後我便移居香港。Miga和我在台灣長大,她既是我表姐,亦是我最好的朋友…

    掠影
  • 汪明荃


    資深藝人

    縱橫歌、影、視、戲曲界,憑無數經典金曲與電視演出塑造幾代香港人的回憶的「汪阿姐」汪明荃,剛剛在去年慶祝出道50週年。在圈內圈外都堪稱勤力典範的她…

    訪談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玉姐


    利園山道的絲襪婆婆

    「我在這裡賣絲襪超過五十年了,最初那間舖就在當時的『利園山』旁邊。很多名人和政界中人都是我的熟客,如果我搬檔他們會很不開心,一定會問人究竟我去了那裡…

    掠影
  • Scott Chou


    總統戲院的粉絲

    「我是電影發燒友,每星期至少要看一齣戲。總統戲院就是我最愛去的地方,大概因為兒時…

    掠影
  • Anita和Miga


    社交媒體策劃師和化妝師

    Anita:「我的丈夫是澳洲藉華人,嫁給他之後我便移居香港。Miga和我在台灣長大,她既是我表姐,亦是我最好的朋友…

    掠影
  • 汪明荃


    資深藝人

    縱橫歌、影、視、戲曲界,憑無數經典金曲與電視演出塑造幾代香港人的回憶的「汪阿姐」汪明荃,剛剛在去年慶祝出道50週年。在圈內圈外都堪稱勤力典範的她…

    訪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