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跟鄧師傅學太極,他的架式優雅極了。其他人都在維園內打太極,但大多型似而神不像。要令呼吸與動作完美配合,一點也不容易,特別在耍劍的時候,需要好好掌握基本功,不然很快就會累透。有些人打太極15、20年,都不如鄧師傅般打得細膩傳神。那些細微的動作與用勁方式是不能單靠看片段學的,要師傅親身傳授,但也需要自己心神領會。他們都說即使學太極有十年,火候仍未足夠在其他人面前表演。」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當Sam Pinder被問到因何成為欖球員時,他笑著回應: 「我來自紐西蘭,凡是紐西蘭人,出世時都會收到一個欖球做禮物。」他打趣說。「小時候由於選擇不多,我玩的都是欖球…
「1933年我在駱克道出世,20歲嫁去古巴,1960年我們全家回流返香港。我們之前在古巴聖地亞哥經營超級市場,後來將賺到的錢在銅鑼灣買了層樓。我們全家的衣食住行,全部都在銅鑼灣。我每日都去寶靈頓道街市買餸…
「我們是水上人,在艇上長大。上世紀五、六十年代,銅鑼灣避風塘泊滿了海鮮艇,到九十年代逐漸消失,而剩下來的幾間艇家都上岸開舖了…
「我跟太太相識的地方就是銅鑼灣,所以這裡對我來說別具意義。我喜歡這一區,因為各處都有不同特色。好像那些本地小店,時常都會帶給你驚喜,我衷心希望他們可以一直在這裡發光發亮…
「我住喺鳳城酒家樓上,每日都去跑馬地馬場散步,散完步再喺長椅附近抖抖氣。之後就行多一圈,最後再去白沙道附近逛多一陣。今日我同婆婆一齊嚟,有時我哋會響香港足球會撞到呢個女仔,每次見到佢我都好開心㗎…
「我是學設計的,以前做市場推廣的工作。有次我做完場時裝表演,有個贊助商覺得我有時裝觸角,就問我為什麼不在時裝界發展。他們邀請我合黟,更開了幾間鋪,不過後來我們分開發展了。自那時開始,我決定專注銅鑼灣這間鋪…
太平館餐廳始創於清朝1860年,當時廣州是一個外貿城市…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