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紀利華木球會


黃泥涌道188號

紀利華木球會成立於1894年,原址在般咸道,開始時僅服務維多利亞英語學校的學生,約一百年前遷往黃泥涌道。二戰期間,原來由磚頭建成的球會被炸毀,直到戰事結束後有賴會員的幫助而逐步重建。現時球會配備一系列體育和康樂設施,而該會的會員更以熱心服務社區聞名,積極幫助區內有需要的兒童和學生。資深會員Bowie Chan說:「我自六歲起已經與家人來木球會,逢週末都會來游水、打羽毛球或打乒乓球。這裡距離我家只有十五分鐘路程,真是非常方便,所以很多時我會來這裡做運動,或者及跟朋友和家人吃飯。」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JJ Acuna


    JJ Acuna / Bespoke Studio

    自十二年前初到香港,JJ Acuna便一直與銅鑼灣結下不解之緣。「這是我到港後第一個住的地方。」

    訪談
  • 午炮


    流傳百年的傳統

    每天中午正點,在銅鑼灣避風塘都會響起「呯」一聲炮響,源頭正是告士打道海旁位置,一門可發射3磅重炮彈…

    掠影
  • 李家富


    南北樓東主

    「1967年,我在一家建築師樓工作,日間做學徒,晚上讀夜校。公司在利園一樓,同一棟樓有很多政府辦公室,但三年後我發覺自己志不在此。我的家人在希慎道經營一間名為『咖啡屋』的餐廳,其西式糕餅非常受歡迎…

    掠影
  • Paul與Jocelyn


    住在銅鑼灣的一對夫妻

    Jocelyn:「11歲那年我從芝加哥城郊移居香港。銅鑼灣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地方,令人目不暇給,而且處處充滿朝氣,活力十足。這裡交通亦非常方便,一眨眼間就去到全港九。」

    掠影
  • 郭倩婷


    德成巷仔店主

    「1972年至2003年期間,我爸爸於蘭芳道及白沙道交界的小巷,靠著兩架木頭車經營德成巷仔,當時主要賣奶茶、咖啡、牛丸和魚蛋麵。我的一生都跟茶檔拉上關係,而且我一直都想自己開一檔,所以去年在這地方開了德城…

    掠影
  • Olaf


    狗狗

    「我就快兩歲喇,我最鍾意行街,落雨時一定會著返件靚靚雨褸。依家,我們在Fashion Walk的Coffee Academics嘆緊下午茶呀…

    掠影
  • 紀利華木球會


    黃泥涌道188號

    紀利華木球會成立於1894年,原址在般咸道,開始時僅服務維多利亞英語學校的學生,約一百年前遷往黃泥涌道。

    掠影
  • 趙姑


    鵝頸橋打小人

    我來自東莞,家裡有很多田地。我們種桔,養豬、牛、雞,一年到晚忙過不停。在家中拜神我當然懂,但說到要幫人拜神我就全無頭緒了。還記得有人對我說,只要肯學,先人自然會教我…

    訪談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郭倩婷


    德成巷仔店主

    「1972年至2003年期間,我爸爸於蘭芳道及白沙道交界的小巷,靠著兩架木頭車經營德成巷仔,當時主要賣奶茶、咖啡、牛丸和魚蛋麵。我的一生都跟茶檔拉上關係,而且我一直都想自己開一檔,所以去年在這地方開了德城…

    掠影
  • Olaf


    狗狗

    「我就快兩歲喇,我最鍾意行街,落雨時一定會著返件靚靚雨褸。依家,我們在Fashion Walk的Coffee Academics嘆緊下午茶呀…

    掠影
  • 紀利華木球會


    黃泥涌道188號

    紀利華木球會成立於1894年,原址在般咸道,開始時僅服務維多利亞英語學校的學生,約一百年前遷往黃泥涌道。

    掠影
  • 趙姑


    鵝頸橋打小人

    我來自東莞,家裡有很多田地。我們種桔,養豬、牛、雞,一年到晚忙過不停。在家中拜神我當然懂,但說到要幫人拜神我就全無頭緒了。還記得有人對我說,只要肯學,先人自然會教我…

    訪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