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Alison 和 Eden


銅鑼灣街坊

Alison:「他鍾意運動,我喜歡睡覺。他有強迫症,我就什麼都無所謂。他喜歡煮,我鍾意食,簡直天作之合呀。」

Eden:「見面第一眼,就覺得『係佢喇』,所以我們很自然地走在一起。如果她成日日肯榨橙汁我飲,我無所謂呀。」

我們選擇住在銅鑼灣,是因為真的很方便。行幾分鐘,就飲到大家喜歡的茶,去到大家喜歡的小店,而且去超市或街市都很近。生活樣樣都方便,搬來這個地方絕不後悔。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崔氏兄弟


    漫畫家

    「我們是崔氏兄弟,是『奶茶通俗學』的作者。『奶茶通俗學』是一個研究香港茶餐廳文化的文創項目…

    掠影
  • 林醫生


    退休醫生

    「我跟鄧師傅學太極,他的架式優雅極了。其他人都在維園內打太極,但大多型似而神不像。要令呼吸與動作完美配合,一點也不容易,特別在耍劍的時候,需要好好掌握基本功,不然很快就會累透…

    掠影
  • Giselle


    喺銅鑼灣行街嘅小朋友

    「今日我同媽咪一齊嚟銅鑼灣,然後再帶我去playgroup…

    掠影
  • 馮美華


    艺鵠ACO創辦人

    早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出現之前,早在國際畫廊落戶本港之前,早在富豪收藏家開始蒐羅亞洲藝術品之前…

    訪談
  • Candy Cheung


    信記避風塘海鮮美食老闆娘

    「我們是水上人,在艇上長大。上世紀五、六十年代,銅鑼灣避風塘泊滿了海鮮艇,到九十年代逐漸消失,而剩下來的幾間艇家都上岸開舖了…

    掠影
  • Gwyneth


    店主

    「我是學設計的,以前做市場推廣的工作。有次我做完場時裝表演,有個贊助商覺得我有時裝觸角,就問我為什麼不在時裝界發展。他們邀請我合黟,更開了幾間鋪,不過後來我們分開發展了。自那時開始,我決定專注銅鑼灣這間鋪…

    掠影
  • 岩見武夫 與 岩見龍馬


    香港柔道館

    五十多年前,岩見龍馬的父親岩見武夫來到香港,希望將日本的代表文化與國粹——柔道帶到這個城市。他在1966年於太子開設道場「香港柔道館」,後來搬遷到銅鑼灣。

    訪談
  • 李家富


    南北樓東主

    「1967年,我在一家建築師樓工作,日間做學徒,晚上讀夜校。公司在利園一樓,同一棟樓有很多政府辦公室,但三年後我發覺自己志不在此。我的家人在希慎道經營一間名為『咖啡屋』的餐廳,其西式糕餅非常受歡迎…

    掠影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Candy Cheung


    信記避風塘海鮮美食老闆娘

    「我們是水上人,在艇上長大。上世紀五、六十年代,銅鑼灣避風塘泊滿了海鮮艇,到九十年代逐漸消失,而剩下來的幾間艇家都上岸開舖了…

    掠影
  • Gwyneth


    店主

    「我是學設計的,以前做市場推廣的工作。有次我做完場時裝表演,有個贊助商覺得我有時裝觸角,就問我為什麼不在時裝界發展。他們邀請我合黟,更開了幾間鋪,不過後來我們分開發展了。自那時開始,我決定專注銅鑼灣這間鋪…

    掠影
  • 岩見武夫 與 岩見龍馬


    香港柔道館

    五十多年前,岩見龍馬的父親岩見武夫來到香港,希望將日本的代表文化與國粹——柔道帶到這個城市。他在1966年於太子開設道場「香港柔道館」,後來搬遷到銅鑼灣。

    訪談
  • 李家富


    南北樓東主

    「1967年,我在一家建築師樓工作,日間做學徒,晚上讀夜校。公司在利園一樓,同一棟樓有很多政府辦公室,但三年後我發覺自己志不在此。我的家人在希慎道經營一間名為『咖啡屋』的餐廳,其西式糕餅非常受歡迎…

    掠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