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朱先生


恭和堂老闆

「恭和堂是家族生意,歷史可追溯至清代,當時龜苓膏已經家傳戶曉。我們第一間舖開在廟街,當年是1904年,賣的龜苓膏是清熱解毒良方。我們首創用龜苓煲製涼茶,自八十年代中期在銅鑼灣已設有分店。多數涼茶舖都不會再用這些銅葫蘆茶壺,因為阻地方又貴,但勝在保溫一流,所以我們繼續用。我們每朝五點就開始製作龜苓膏了,滾完要再燉,足足要整個朝早的功夫。龜住在沼澤裡面,天生有解毒的能力,於是龜苓膏及龜苓茶的配方都主要用上龜板,清熱解毒效果尤其顯著。曾經我們的配方有犀牛成分,不過現在已經禁用了。」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Gwyneth


    店主

    「我是學設計的,以前做市場推廣的工作。有次我做完場時裝表演,有個贊助商覺得我有時裝觸角,就問我為什麼不在時裝界發展。他們邀請我合黟,更開了幾間鋪,不過後來我們分開發展了。自那時開始,我決定專注銅鑼灣這間鋪…

    掠影
  • 利蘊蓮


    希慎興業主席

    能夠對一個地區的歷史瞭如指掌的人未必很多,熟悉銅鑼灣這個香港核心區域古與今的,更是特別難得…

    訪談
  • Gabriel


    住喺大坑嘅小朋友

    「好開心今日放假,我而家要去街市!我個袋裝滿咗零食同水…

    掠影
  • 李家富


    南北樓東主

    「1967年,我在一家建築師樓工作,日間做學徒,晚上讀夜校。公司在利園一樓,同一棟樓有很多政府辦公室,但三年後我發覺自己志不在此。我的家人在希慎道經營一間名為『咖啡屋』的餐廳,其西式糕餅非常受歡迎…

    掠影
  • 趙姑


    鵝頸橋打小人

    我來自東莞,家裡有很多田地。我們種桔,養豬、牛、雞,一年到晚忙過不停。在家中拜神我當然懂,但說到要幫人拜神我就全無頭緒了。還記得有人對我說,只要肯學,先人自然會教我…

    訪談
  • Harold Poon


    產品設計師

    「我跟太太相識的地方就是銅鑼灣,所以這裡對我來說別具意義。我喜歡這一區,因為各處都有不同特色。好像那些本地小店,時常都會帶給你驚喜,我衷心希望他們可以一直在這裡發光發亮…

    掠影
  • Mimosa Lee


    售貨員

    「銅鑼灣那處地方令我最難忘?嗯…就是當時仍在新寧中心的Inn Side Out。那時候每晚都會跟朋友在這裡一邊暢飲,一邊吃花生,吃到滿地都是花生殼,當時真的很開心。現在,我在這區工作,樣樣事都很方便。在銅鑼灣…

    掠影
  • 香港街頭小食檔


    街頭小食檔可謂香港一大本地特色,在各個旺區為飢腸轆轆的上班族、行人、年輕人和遊客提供快捷簡便的好滋味。銅鑼灣的不同街角也有這些小食檔的蹤影,看檔的往往各司其職,有專將招牌魚肉燒賣和咖哩魚蛋裝到膠兜中的…

    掠影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趙姑


    鵝頸橋打小人

    我來自東莞,家裡有很多田地。我們種桔,養豬、牛、雞,一年到晚忙過不停。在家中拜神我當然懂,但說到要幫人拜神我就全無頭緒了。還記得有人對我說,只要肯學,先人自然會教我…

    訪談
  • Harold Poon


    產品設計師

    「我跟太太相識的地方就是銅鑼灣,所以這裡對我來說別具意義。我喜歡這一區,因為各處都有不同特色。好像那些本地小店,時常都會帶給你驚喜,我衷心希望他們可以一直在這裡發光發亮…

    掠影
  • Mimosa Lee


    售貨員

    「銅鑼灣那處地方令我最難忘?嗯…就是當時仍在新寧中心的Inn Side Out。那時候每晚都會跟朋友在這裡一邊暢飲,一邊吃花生,吃到滿地都是花生殼,當時真的很開心。現在,我在這區工作,樣樣事都很方便。在銅鑼灣…

    掠影
  • 香港街頭小食檔


    街頭小食檔可謂香港一大本地特色,在各個旺區為飢腸轆轆的上班族、行人、年輕人和遊客提供快捷簡便的好滋味。銅鑼灣的不同街角也有這些小食檔的蹤影,看檔的往往各司其職,有專將招牌魚肉燒賣和咖哩魚蛋裝到膠兜中的…

    掠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