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銅鑼灣那處地方令我最難忘?嗯…就是當時仍在新寧中心的Inn Side Out。那時候每晚都會跟朋友在這裡一邊暢飲,一邊吃花生,吃到滿地都是花生殼,當時真的很開心。現在,我在這區工作,樣樣事都很方便。在銅鑼灣,你很容易跟好友消磨一整晚,因為實在有太多好地方了; 不過我最懷念的,始終是那段滿地花生殼的日子。」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Neena:「銅鑼灣是我的家。」 Bjorn:「我們住在銅鑼灣已經10年了,由這裡去任何地方都很方便。一年365日…
「我同媽咪一齊去shopping,一齊去買新銀包…
「放咗學,多數要返屋企換衫然後上興趣班,不過今日就嚟公園玩。我哋好鍾意維多利亞公園,特別係呢個遊樂場,好好玩。我哋好鐘意跳嚟跳去…
「今日選擇揀禮頓道這個地方,是因為夠闊落,況且我們亦不需要很大地方。在這裡擺檔已經40幾年了,以前賣炒栗子,現在甚麼都賣。你要不要買些東西給媽媽?這個指甲鉗合用嗎…
「恭和堂是家族生意,歷史可追溯至清代,當時龜苓膏已經家傳戶曉。我們第一間舖開在廟街,當年是1904年,賣的龜苓膏是清熱解毒良方。我們首創用龜苓煲製涼茶,自八十年代中期在銅鑼灣已設有分店…
「1967年,我在一家建築師樓工作,日間做學徒,晚上讀夜校。公司在利園一樓,同一棟樓有很多政府辦公室,但三年後我發覺自己志不在此。我的家人在希慎道經營一間名為『咖啡屋』的餐廳,其西式糕餅非常受歡迎…
「我是學設計的,以前做市場推廣的工作。有次我做完場時裝表演,有個贊助商覺得我有時裝觸角,就問我為什麼不在時裝界發展。他們邀請我合黟,更開了幾間鋪,不過後來我們分開發展了。自那時開始,我決定專注銅鑼灣這間鋪…
「我在這裡賣絲襪超過五十年了,最初那間舖就在當時的『利園山』旁邊。很多名人和政界中人都是我的熟客,如果我搬檔他們會很不開心,一定會問人究竟我去了那裡…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