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Mimosa Lee


售貨員

「銅鑼灣那處地方令我最難忘?嗯…就是當時仍在新寧中心的Inn Side Out。那時候每晚都會跟朋友在這裡一邊暢飲,一邊吃花生,吃到滿地都是花生殼,當時真的很開心。現在,我在這區工作,樣樣事都很方便。在銅鑼灣,你很容易跟好友消磨一整晚,因為實在有太多好地方了; 不過我最懷念的,始終是那段滿地花生殼的日子。」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Angel Wong


    在銅鑼灣行街的小朋友

    「我同媽咪一齊去shopping,一齊去買新銀包…

    掠影
  • Candy Cheung


    信記避風塘海鮮美食老闆娘

    「我們是水上人,在艇上長大。上世紀五、六十年代,銅鑼灣避風塘泊滿了海鮮艇,到九十年代逐漸消失,而剩下來的幾間艇家都上岸開舖了…

    掠影
  • Tia Antiyas


    印尼姐姐

    「我在香港工作十年了,這裡真是個好地方。你知嗎,在印尼賺錢比較難呢。放假的時候,我會跟同鄉在銅鑼灣聚會。這裡有專賣印尼貨的店舖,我們可以買到很多家鄉貨,又可以跟朋友開心歡聚,例如在維園…

    掠影
  • 玉姐


    利園山道的絲襪婆婆

    「我在這裡賣絲襪超過五十年了,最初那間舖就在當時的『利園山』旁邊。很多名人和政界中人都是我的熟客,如果我搬檔他們會很不開心,一定會問人究竟我去了那裡…

    掠影
  • Karen See


    {embrace} worldwide 創辦人

    「從前我是一家跨國廣告公司的首席傳訊官,每日上班都在銅鑼灣坐小巴,持續多年。現在我是一間領袖管理顧問公司的老闆,為個人與機構提供指導及建議,幫助他們達至更佳表現。如果要我以五個詞語形容銅鑼灣…

    掠影
  • Irene與Snowie及Kolar


    雪橇犬的主人

    「我在銅鑼灣長大,以前住在大坑,這個地方一直是我的家。牠們是Snowie和Kolar,我養了Kolar很久了,現在牠十一歲而Snowie就五歲…

    掠影
  • Rosanna Ma與Ben Leung


    Zeta 店主

    「1986年,我們在蘭芳道開設第一間店,並於2005年搬到利園一期,屈指一算已經三十二年了。我們見證著銅鑼灣的變遷,對銅鑼灣的回憶多不勝數。」

    掠影
  • 徐錫安


    太平館餐廳總經理

    太平館餐廳始創於清朝1860年,當時廣州是一個外貿城市…

    訪談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Karen See


    {embrace} worldwide 創辦人

    「從前我是一家跨國廣告公司的首席傳訊官,每日上班都在銅鑼灣坐小巴,持續多年。現在我是一間領袖管理顧問公司的老闆,為個人與機構提供指導及建議,幫助他們達至更佳表現。如果要我以五個詞語形容銅鑼灣…

    掠影
  • Irene與Snowie及Kolar


    雪橇犬的主人

    「我在銅鑼灣長大,以前住在大坑,這個地方一直是我的家。牠們是Snowie和Kolar,我養了Kolar很久了,現在牠十一歲而Snowie就五歲…

    掠影
  • Rosanna Ma與Ben Leung


    Zeta 店主

    「1986年,我們在蘭芳道開設第一間店,並於2005年搬到利園一期,屈指一算已經三十二年了。我們見證著銅鑼灣的變遷,對銅鑼灣的回憶多不勝數。」

    掠影
  • 徐錫安


    太平館餐廳總經理

    太平館餐廳始創於清朝1860年,當時廣州是一個外貿城市…

    訪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