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郭倩婷


德成巷仔店主

「1972年至2003年期間,我爸爸於蘭芳道及白沙道交界的小巷,靠著兩架木頭車經營德成巷仔,當時主要賣奶茶、咖啡、牛丸和魚蛋麵。我的一生都跟茶檔拉上關係,而且我一直都想自己開一檔,所以去年在這地方開了德城。在大坑銅鑼灣道開檔,完全是機緣巧合,但事實上這裡跟我長大環境非常相似。在這個小社區,身邊的街坊街里全都認識,而且更互相信任。我一直沿用爸爸的奶茶秘方,甚至將奶茶裝在懷舊玻璃樽裡賣。現在,我們有位餅點師傅專責製作蛋撻、菠蘿包,甚至牛扒餐等,都是我兒時熟悉的味道。小時候我會送外賣去賺點零用,當時理髮店的客人理完髮後都喜歡叫外賣,還記得有間香噴噴的桑拿浴室,送外賣時他們亦會給我小費。我對銅鑼灣的記憶,大部份是來自童年的點點滴滴,由於跟街坊們大多互相認識,所以媽媽會放心讓我在街上四處玩而不怕走失。」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James Robertson


    El Grande Concepts創辦人

    雖然您未必知道餐飲集團El Grande Concepts的名字,但它經營的多間餐廳與酒吧,您不但應該聽過,更可能是坐上常客——城中熱點的Grappa’s及Inn Side Out就是其中的表表者。集團創辦人JR…

    訪談
  • Marian


    遊客

    「我來自荷蘭,是一位機艙服務員,在這裡停留兩晚。因工作關係,每年都會來香港幾次,有時會四處遊覽,但這次我只是在酒店附近閒逛,到維園享受陽光。這段時間香港天氣非常宜人,荷蘭就仍然很冷…

    掠影
  • 岩見武夫 與 岩見龍馬


    香港柔道館

    五十多年前,岩見龍馬的父親岩見武夫來到香港,希望將日本的代表文化與國粹——柔道帶到這個城市。他在1966年於太子開設道場「香港柔道館」,後來搬遷到銅鑼灣。

    訪談
  • 玉姐


    利園山道的絲襪婆婆

    「我在這裡賣絲襪超過五十年了,最初那間舖就在當時的『利園山』旁邊。很多名人和政界中人都是我的熟客,如果我搬檔他們會很不開心,一定會問人究竟我去了那裡…

    掠影
  • 徐錫安


    太平館餐廳總經理

    太平館餐廳始創於清朝1860年,當時廣州是一個外貿城市…

    訪談
  • Karen See


    {embrace} worldwide 創辦人

    「從前我是一家跨國廣告公司的首席傳訊官,每日上班都在銅鑼灣坐小巴,持續多年。現在我是一間領袖管理顧問公司的老闆,為個人與機構提供指導及建議,幫助他們達至更佳表現。如果要我以五個詞語形容銅鑼灣…

    掠影
  • 利氏家族四代同堂


    利園三期於2018年11月正式開幕,希慎興業主席利蘊蓮在開幕儀式上表示:「利氏家族四代同堂,齊集在這裡慶祝利園三期開幕…

    掠影
  • 利園酒店


    酒店前總經理容世斌及前行政總裁馬多多

    儘管利園酒店結業至今已經二十五年,但這個曾經無人不識的銅鑼灣地標,不但為無數曾在酒店住宿、用餐的賓客締造美好回憶,也是酒店團隊曾稱之為「家」的地方…

    訪談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徐錫安


    太平館餐廳總經理

    太平館餐廳始創於清朝1860年,當時廣州是一個外貿城市…

    訪談
  • Karen See


    {embrace} worldwide 創辦人

    「從前我是一家跨國廣告公司的首席傳訊官,每日上班都在銅鑼灣坐小巴,持續多年。現在我是一間領袖管理顧問公司的老闆,為個人與機構提供指導及建議,幫助他們達至更佳表現。如果要我以五個詞語形容銅鑼灣…

    掠影
  • 利氏家族四代同堂


    利園三期於2018年11月正式開幕,希慎興業主席利蘊蓮在開幕儀式上表示:「利氏家族四代同堂,齊集在這裡慶祝利園三期開幕…

    掠影
  • 利園酒店


    酒店前總經理容世斌及前行政總裁馬多多

    儘管利園酒店結業至今已經二十五年,但這個曾經無人不識的銅鑼灣地標,不但為無數曾在酒店住宿、用餐的賓客締造美好回憶,也是酒店團隊曾稱之為「家」的地方…

    訪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