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利蘊蓮


希慎興業主席

 

能夠對一個地區的歷史瞭如指掌的人未必很多,熟悉銅鑼灣這個香港核心區域古與今的,更是特別難得。希慎興業的主席、利希慎先生的孫女利蘊蓮Irene,就對銅鑼灣的發展如數家珍:「我的祖父1923年買下利園山,一直都想將山頭夷平並加以發展。他最想做到的,是營造一個地方讓香港人有自己的空間。他可能已經預見香港會發展為旅遊城市,而利園山這個地方會為此出一分力。」

九十五年過去,Irene與利氏家族今日繼續為銅鑼灣的發展演變努力不懈,打造這裡成為香港最繁盛、最具活力的地區。「銅鑼灣就好比悉尼的邦代海灘(Bondi Beach),又或是倫敦的柯芬園(Covent Garden),是有代表性的地方。」Irene說。

Irene自兒童時代已經與銅鑼灣密不可分。雖然她家住中半山堅尼地道,但小時候已經就讀銅鑼灣聖保祿幼稚園,放學後也會在家人的辦公地點流連。她笑著回憶道:「那時我常常會跑到辦公室,拿裡面的文具來用呢!」

雖然Irene在英國就讀寄宿學校,有一樣兒時回憶還是讓她特別印象深刻,就是在利舞臺欣賞電影、卡通或現場表演。「我最喜歡看電影,我們會坐後排,將較好的座位留給其他人。如果全院滿座,我們就會坐在通道上。我記得門口右手邊有一個小食亭,賣著各種各樣美味的小食!」

「我想不少人都記得彩虹館。無論是瑰麗的裝潢,蓮花形的水晶燈,或是讓人回味的多款名菜,都讓人印象難忘。」

雖然從小居住海外,Irene始終對中國文化抱有一份熱情,每次回來過節都浸沉其中:「早年我有幸每年回港三次,分別是復活節、聖誕節及暑假,但其實都不算真正放假,因為我要學習古典文學、中國舞、揚琴、國畫、書法,還有鋼琴和芭蕾舞,日程排得密密麻麻。」這些課堂令她終身受用。Irene對音樂的熱情延續至今,而她今天仍然以書法及國畫為樂。

即使課堂緊密,每次暑假回港都有一件事會讓Irene格外期待:與朋友和家人共度生日。她21歲生日時,父母特別在利園酒店 The Pavilion 餐廳舉行盛大派對為她慶祝,當晚更有著名歌手Tony Carpio與樂隊現場演出,一眾來賓跳舞至深宵。對利園酒店,Irene最深刻的回憶卻始終是彩虹館。「那裡曾是我最喜愛的香港餐廳,也是我父親的最愛。」她解釋道:「我想不少人都記得彩虹館。無論是瑰麗的裝潢,蓮花形的水晶燈,或是讓人回味的多款名菜,都讓人印象難忘。他們的北京填鴨及烤雞肝也是遠近馳名。」

完成學業後,Irene投身金融界,曾在全球不同地方的財務機構擔任要職,包括紐約、倫敦及悉尼。

在澳洲居住並工作30年後,Irene回到香港,正式領導希慎興業。她解釋道:「六年前回到這裡,勾起我不少回憶。離開這麼長時間,銅鑼灣當然轉變不少,但有趣的是,即使是過去短短六年間,我也看到銅鑼灣在不斷轉變。我想,希慎確確實實地將銅鑼灣改頭換面。」

「我們推動可持續發展,因為利園這個社區對現今一代及以後一代人來說,是一個理想的工作、生活及玩樂的地方。」

從一開始,Irene的祖父對銅鑼灣的願景,是將這個地方建成無論居民訪客都能輕鬆享樂的地方。Irene認為,希慎一直致力實現這個願景,為這區帶來以社區為本、多姿多采的時尚生活。「不同的人來到這裡,都可以輕易消磨一整日。」Irene說。今日,利園區代表著健康生活與可持續發展,是適合一家大小的時尚生活地段。

Irene續道:「我們推動可持續發展,因為利園這個社區對現今一代及以後一代人來說,是一個理想的工作、生活及玩樂的地方。我們在希慎廣場的天台設有都市農圃,可以種植蔬菜與水果;新落成的利園三期也提供室內緩跑徑與專屬的運動區。」

「地產發展商,尤其是住宅發展商,能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影響。但希慎並非是單純的發展商。」Irene解釋道:「我們是專注投資商用物業的業主,資產集中在銅鑼灣一帶。我們在這區經營業務接近一百年,這裡是我們的根。我們重視長遠發展,這就是我們與別不同之處。我們是社區的一分子,與我們的鄰里一同生活、工作、投入享受。」

銅鑼灣對Irene來說是充滿美好回憶的地方,她希望下一代亦能承傳這種回憶。「我們多年來為本地家庭與外地旅客提供所需。我們希望年輕一代能經常想起利園區,甚至帶他們的子女和孫兒到這裡,一代一代延續下去。」

保存此地的回憶,記錄關於人物、地方與文化的故事,對Irene來說同樣重要。「這個城市還是漁村只是幾代之前的事,那時銅鑼灣一帶還是幾層高的唐樓,但人們都好像記不起了,或者感覺不到這裡經歷過的一切。這個城市著實需要一種歷史感。因此Hysan95這個項目是很特別的,我覺得它實現了祖父對家人、對後代的夢想,是一種呈現香港的理想方式,能夠讓我們欣賞香港的一切,明白我們的成就是從何而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