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銅鑼灣:
走在香港最前的地區

銅鑼灣一直走在潮流尖端,其發展亦領導全港,無論是時尚品牌或建築高樓,皆傲視同群。

雖然銅鑼灣是航拍機的禁飛區,但試想像以航拍機視角,一邊穿越密密麻麻的建築群間,一邊鳥瞰狹窄的街道網,兩旁盡是燈火通明的商舖和街檔,遊人穿梭其中絡繹不絕,而希慎廣場及崇光百貨等地標從中拔地而起⋯⋯

「這是個高度密集的地方,密集源自其密度。」建築師陳麗姍Florence 形容道。「無論是到離地30樓的餐廳用膳,或是走在街上,你總會遇上新事物,處處精彩刺激。」

正因為這原因,許多品牌紛紛進駐這區。航拍機的領導品牌DJI大疆,就選址在香港銅鑼灣開設其全球首家旗艦店。

「無論是本地人還是遊客,銅鑼灣都是必到之處,是體驗香港的首選地點。」該公司的營銷及傳訊部總監Kevin說。「這裡應有盡有,不論是尋找美食、購物、或蒐購最新電子產品,都滿足到你的需求。」

DJI的旗艦店選址謝斐道一幢新商廈,佔地地面與一樓兩層全層。Kevin說:「店面是一幅大玻璃幕牆,行人從外面可以看到我們在裡面試飛航拍機。旗艦店以體驗為主要目的,在裡面你可請教專家,了解航拍機的原理,或參與產品簡介會,在放航拍機前了解安全操作守則及本地飛行規例。」

雖然銅鑼灣是航拍機的禁飛區,但試想像以航拍機視角,一邊穿越密密麻麻的建築群間,一邊鳥瞰狹窄的街道網,兩旁盡是燈火通明的商舖和街檔,遊人穿梭其中絡繹不絕,而希慎廣場及崇光百貨等地標從中拔地而起⋯⋯

「這是個高度密集的地方,密集源自其密度。」建築師陳麗姍Florence 形容道。「無論是到離地30樓的餐廳用膳,或是走在街上,你總會遇上新事物,處處精彩刺激。」

正因為這原因,許多品牌紛紛進駐這區。航拍機的領導品牌DJI大疆,就選址在香港銅鑼灣開設其全球首家旗艦店。「無論是本地人還是遊客,銅鑼灣都是必到之處,是體驗香港的首選地點。」該公司的營銷及傳訊部總監Kevin說。「這裡應有盡有,不論是尋找美食、購物、或蒐購最新電子產品,都滿足到你的需求。」

DJI的旗艦店選址謝斐道一幢新商廈,佔地地面與一樓兩層全層。Kevin說:「店面是一幅大玻璃幕牆,行人從外面可以看到我們在裡面試飛航拍機。旗艦店以體驗為主要目的,在裡面你可請教專家,了解航拍機的原理,或參與產品簡介會,在放航拍機前了解安全操作守則及本地飛行規例。」

希慎廣場天台的都市農圃
「無論是本地人還是遊客,銅鑼灣都是必到之處,是體驗香港的首選地點。」
安展恒, DJI營銷及傳訊部總監

雖然銅鑼灣是航拍機的禁飛區,我們仍有很多機會可從高空俯瞰這個地方。從希慎廣場四樓的花園遠眺,遠處是住宅與辦公室大樓組成一個個孤峰,前面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唐樓組成起伏有致的山谷,點綴著冷氣機、曬晾的衣物、以及色彩斑斕的廣告牌。

這種城市面貌之所以形成,其實絕非偶然。上世紀五十年代,利氏家族移平了渣甸山並將其出售以作其他發展時,他們在合約上限制了日後該區建築物的高度。當年三越百貨拆卸重建為四十層高的希慎廣場時,建築師團隊創建了一個空中花園,讓人們可遠眺獨特的城中山谷景致,也為該區帶來透氣的空間。

就如跨國企業KPF建築事務所的總監Florence形容:「這是一個小小的都市綠洲。」KPF建築事務所就是希慎廣場的總設計師。

銅鑼灣從來都比香港其他地區走得更前,自早年這裡成為香港最早的工業區之後,更逐步演化為城中的購物與娛樂核心。在新世代的發展過程中,傳統得以繼續傳承,並為社區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卓越建築設計,這些特質吸引著全球知名企業與品牌的目光。


左右滑動箭頭以作對比
(照片及繪圖: KPF)

「希慎廣場這次有個新重點,就是設計必需顧及可持續發展。」
Florence Chan, KPF建築事務所的總監

希慎廣場在銅鑼灣的蛻變過程中,擔當著領先角色。該項目早於2004年啟動,當時發展商希慎興業以建築設計比賽的形式公開招標。發展商要求在軒尼詩道之上興建一座綜合零售和辦公大樓,最後由KPF建築師事務所勝出。不久之後,希慎興業決定將這項目引領到一個更新、更進取的方向。「這是一次徹底的重新設計。」Florence說。 「這次有個新重點,就是設計必須顧及可持續發展。」

設計的目標是創建一幢可以長久使用並能應對未來變化的建築。新設計必須提供710,000平方呎的零售和辦公室空間,並同時需確保當市場、環境或社會條件出現變化時,這座新建築物都無需拆卸或進行大修。「原本建築不算殘舊,但因為無法適應不斷變遷的市場要求,被迫拆卸重建。」她補充說。 「我們希望確保新的建築能應付未來五十年的挑戰,因為拆卸建築物並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。」

最終設計方案為一座樓高208米的摩天大樓,集三大用途於一身:辦公大樓、購物商場和十一層可用作零售或辦公用途的大樓。最終,購物商場佔了十七層,但若然香港零售市場放緩,建築物可改作其他用途,而毋需再次投放大量資源進行結構改建。

「我們希望確保新的建築能應付未來五十年的挑戰。」
Florence Chan

 

在設計上,KPF需要在面積相對細小的地皮,且形狀為梯形的地皮上建樓,因此無法使用傳統立面。無論是面向軒尼詩道、啟超道還是利園山道,該建築的首要任務都是吸引人流。 Florence解釋道:「地面樓層採用了設有多個出入口的設計,希望儘量鼓勵行人路經此地。」

一旦身處其中,升降機、扶手電梯和特快扶手電梯的組合,讓訪客透過不同方式穿梭各樓層。「要讓遊人穿越十七層零售樓層,而又讓他們不減興致確實並非易事。」她說。「人們可以一種方式到上層,然後再由另一種方式回到下層。」

希慎廣場的戶外空間有利自然鮮風對流
(照片:Grischa Rueschendorf
繪圖:KPF)

要成功將這些不同形式的人流移動概念融合在同一座建築物當中,就必需要有巧思妙想。為免浪費寶貴的地面空間設立寫字樓大堂,希慎廣場用雙層升降機將辦公大樓用戶帶到九樓和十樓的「天空街」大型中庭,再繼續往上到達辦公大樓上層。

該建築的三合一設計,將不同樓面用途堆叠一起,就像玩「層層叠」一樣,讓希慎廣場可於不同樓層創建出連串戶外空間。總括而言,整座建築擁有四個不同天台,包括位於四樓的空中花園、七樓的戶外餐膳區、十六樓由希慎管理及城市大學協力策劃的都市人工濕地,以及位於天台的都市農圃。

「環顧銅鑼灣,除非走到維園,否則在區內難以找到開放的室外空間。」Florence解釋,戶外空間能為公眾提供放鬆的機會,亦有利鮮風流動,避免產生令香港夏季翳焗悶熱的「屏風效應」。「城市空氣對流並非新意念,但希慎廣場是少數能將之付諸實行的項目。」Florence說。設計最優越之處,就是在辦公大樓裡空氣仍能保持自然對流。租戶可通過操作通風口,自行將鮮風帶入室內,無需全天候使用空調。

(照片:利園三期)

「添水站至今已為香港節省了超過二十萬個即棄膠樽。」
余婉珊, 希慎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經理

希慎廣場並非銅鑼灣唯一一座融會環保設計的建築物。利園一期和利園三期均設有綠化天台,利園三期更有綠化外牆,甚至設有蝴蝶園,祈能幫助保育香港多達235種的蝴蝶品種,讓香港維持蝴蝶品種最多元的都市地位。希慎廣場和利園三期均符合美國綠色建築協會的環保要求,前者更榮獲該會LEED最高等級「白金級」認證;利園三期的卓越設計亦獲得LEED「金級」預先認證。希慎廣場超過45%辦公空間已獲得LEED商業室內設計「白金級」認證,吸引眾多跨國知名企業例如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進駐。

「不少有意遷入的租戶都有垂詢這種認證。」希慎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經理余婉珊Konnie說。要獲此認證,建築設計必需符合一定條件。「希慎廣場將辦公樓層的污水引入濕地,加以處理,並將這些水重用於灌溉和清洗地板。」她說。綠色天台有利降低建築物的溫度,減少冷氣機能源消耗,並有助避免熱島效應。希慎廣場和利園二期設有由本地非政府組織「城泉」裝設的「智能添水站」,鼓勵購物人士自備水樽並少用即棄膠樽。據Konnie說,添水站至今已為香港節省了超過二十萬個即棄膠樽,而這個數字是由添水站的用量估算得來。

這些綠色工作亦對社會帶來正面影響。天台農圃會舉辦工作坊,或帶訪客參觀濕地。希慎希望通過如Rethink Our Food「樂與綠」派對等活動,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。「樂與綠」活動將包括電影放映、城市農耕研討會、一系列工作坊以及示範和講座。

寶靈頓道街市

全港最旺的街市之一,有售賣鮮活食材的檔口,也有人流暢旺的熟食中心。

灣仔消防局

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消防局,其栗紅色外牆、復古風格的露台特別搶眼,有別於其他消防局自1958年起採用的劃一設計。

利舞臺

於1927年開幕,是粵劇表演、電影放映、以至世界級文娛表演的場地;汪明荃演唱會,以至1976年度環球小姐競選決賽都曾在這裡舉行;原址已改建成一棟融匯國際時尚生活商舖、大型時裝旗艦店與各式餐廳的繁忙購物中心。

希慎廣場

集寫字樓與商舖於一身,天台更特設都市農圃,為繁盛的銅鑼灣增添綠意。融會多項環保建築設計,符合國際可持續發展的最高標準。

老三陽

位於銅鑼灣的南貨店,售賣多種江浙滬特產美食包括:江蘇大閘蟹、金華火腿、各種調味料、醃菜,以至海味和嘉湖糭等。

渣甸坊露天市集

排滿攤檔的步行街,售賣價格相宜的服裝、配飾和生活雜貨。

利園三期

利園三期是希慎的最新發展項目,已榮獲美國綠色建築協會LEED「金級」預先認證。項目理念平衡工作生活作息,設有餐飲及零售樓層、空中花園以及獨有的緩跑徑。

丹麥餅店

這家傳統麵包店憑豬扒包遠近馳名。鬆脆的炸豬扒配合香濃的蛋黃醬和番茄醬,令人回味無窮。

展示銅鑼灣各個地點的互動地圖。請盡情探索!

「舊建築與新發展形成強烈對比,兩者產生微妙的化學作用,讓遊走其中的行人感到這城市的無窮活力。」
Peter Cookson Smith, 香港城市規劃師

綠色工作長路漫漫。由於銅鑼灣街道密而窄,經常交通擠塞,路邊空氣質素經常超標。Konnie透露為了改善這情況,利園三期更會設立電動汽車充電站。希慎更正在制訂長遠策略,希望將車流從路面轉移到地底,這些計劃都有待政府審批。

慶幸銅鑼灣的基礎建設優良,步行街網絡已遍佈該區,讓這裡變得旺上加旺。「銅鑼灣的開放空間不多,但卻頗適合步行。」備受尊崇的香港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如是說。「舊建築與新發展形成強烈對比,兩者產生微妙的化學作用,讓遊走其中的行人感到這城市的無窮活力。」

Peter讚揚銅鑼灣的建築各具性格,繁忙大街混搭橫街小巷,新舊建築並排而立。據他所說,這種多樣性正符合了城市理論家Jane Jacobs所提出的健康城市標準,即舊建築對發展繁華活力的街區至關重要。由於銅鑼灣的生態是如此多元,Peter更表示:「即使銅鑼灣面臨轉變,都不會側重於任何一面。」換句話說,銅鑼灣就是千變萬化,可塑性甚高,這裡永遠是香港最活力十足的地區之一。